重要通告: |
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在民国初期教育体制现代化的过程中,学生闹学潮是常见的事情。著名学者、民主人士闻一多就曾在他供职的青岛大学,经历了几次颇为典型的学潮,很值得深思。
(一)
闻一多曾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学、武汉大学的文学院任职,1930年,因武大学潮辞职,准备回清华大学。他在上海遇到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杨振声,后者正受教育部之命筹备国立青岛大学,于是就请闻一多主持中文系,梁实秋主持外文系。
闻一多放弃回母校的打算,与梁乘船同赴青岛。他们8月到校,即批阅入学考卷。 9月21日,国立青岛大学正式开学,闻一多任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。
校方在开学前,无法审核报考学生所递材料的真伪,开学后发现,在120多名入学学生中,有一些人是持假文凭报考,校方决定褫夺作弊者学籍。现在看起来这是维持校纪的举措,但是,清末民初的一些学潮恰恰是因校方试图整饬学风、严肃纪律而起,这次亦不例外。
涉案的学生撇开造假不谈,认定只要通过考试,就够得上青岛大学学生的资格。他们赖在学校不走,与校方对抗。其他学生或碍于面子,或出于交情,或受到胁迫,同声附和。学生成立了学生自治会,决议罢课,并责令校方收回成命。
12月4日,校务会决议,学生必须立即上课,同时宣布学生自治会不合法,其决议案一律无效。这次学潮的是非,不言自明。闻一多当时站在校方一边,从此与闹事的学生们结怨。
第二年“9·18”事件不久,10月1日青岛大学成立反日救国会。 11月16日,学生要求停课南下请愿,学校力劝,闻一多亦不赞成学生牺牲学业。青岛大学的学生不听劝阻,有的还卧在铁轨上不让火车通行。 12月1日,青岛大学170多名学生登火车去济南,4日抵南京。当时的南京,标语、旗帜招展,处处是学生的请愿团体,国民党政府疲于应付,秩序大乱。这一年岁末,青岛大学校务会又作出一项不合时宜的决议——开除请愿学生中的积极分子,闻一多曾说这是“挥泪斩马谡”。不过后来各方妥协,开除也最终改为记过。
(二)
1932年4月4日,青岛大学颁布修改版新学则,第43条规定,全年课程三门或必修课程两门不及格的,令其退学。学生们对此不满,于5月25日成立大学自治会,提出五项要求,限三日之内答复,要求校方修改学则。校方不允,学生立即决议罢课,将学生自治会提升为非常学生自治会。
6月22日学生开始罢课。当日校务会议决定23日期末大考如期进行。学生罢考,校务会再次开会,决定开除几名带头闹事的学生,提前放假,考试待暑期后举行。非常学生自治会当天的回应很讲策略,该组织不与校长为难,先喝令闻一多“急速离校”。24日,校务会、非常学生自治会都在开会,学生方面集中火力,非要校方撤换闻一多不可,并称不达目的绝不复课,结果作出让步的还是校方。闻一多提出辞职,杨振声则向教育部提交辞呈。
第二天的校务会同意了闻一多辞职,对第43条学则也略微改动,开除的学生改为休学一年。学生们进一步提出免收宿费、反对“新月派”把持校务等等要求。非常学生自治会仿照北京女师大少数学生的 “驱杨宣言”印发“驱闻宣言”,要“驱逐恶劣首要闻一多”。这次学生“新账老账”一起清算,甚至还包围闻一多住宅。 在这种情形下,闻一多与梁实秋等人不得不离校。
7月3日,教育部电令解散青岛大学,改建国立山东大学。闻一多则于8月应聘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。
陆建德